“It's very possible that I could be the first presidential candidate to run and make money on it."
--Donald Trump
作为竞选工程环节之一,品牌设计已频繁应用于政治活动中。因为选举理念的视觉化能降低选民的理解成本,为候选人带来巨大价值。
8年前,奥巴马发起的“Change”运动通过大规模运用现代排版设计,永远改写了美国政治的视觉语言。在此之前,人们讨论选举等政治问题时几乎不会应用设计形象。“
奥巴马第一次竞选时,整个美国才意识到设计对选举的重要性——在美国政治史上一直被忽视。”《华盛顿邮报》7月发表的一篇评论中这么写道。
相比观念性的政治评论和数据研究,设计分析为政治概念提供了可视化工具,能快速对选举展开全景概览。此外,社交媒体是重要的选举形象设计载体。哈佛商学院教授约翰·奎尔奇认为:“在选举活动中表现更好的候选人,往往是能够更多更好地利用社交媒体进行自我宣传的人。”
相比2008和2012年的选举,社交媒体广告比例进一步提升,从Twitter和Facebook等拓展至更细分的领域,如Pinterest、Instagram和Snapchat等图片社交社区、社交新闻网站Reddit,甚至是视频直播平台Periscope。
相关数据显示:18岁-33岁的人(也就是所谓的千禧一代)中,61%的人利用社交媒体获取政治和政府相关新闻。
因此,从社交媒体上分析候选人设计形象是可行的。截取希拉里和特朗普的社交媒体照片、视频,对美国选举的设计形象做一次全方位回顾。 优秀女性与商贾大亨 设计形象的基调,往往从候选人的基本身份就决定了。
希拉里是优秀女性的典范。她先后毕业自韦尔斯利学院和耶鲁法学院,无论在结婚之前还是以后,无论是第一夫人还是国务卿身份,她都没有成为“政治花瓶”,而是相当长时间内维持了独立于丈夫比尔 ·克林顿之外的事业,而且做得很好。 这一身份反映到设计上,就是突出其政治精英女性的身份。
特朗普则是知名房地产商、电视真人秀明星和畅销书作家的结合体。他经营数十年,资产达45亿美元,也制作了《学徒(Apprentice)》真人秀节目及《飞黄腾达》为主的各类商业、成功学著作。这一切都为他打上了“商人”“富豪”“人生赢家”的标签,但他旋即开始从政生涯。
这样大的跨度令人咋舌,却带给了他体制外的“政治素人”标签形象,起到了意外帮助。政治学教授施洛德尔(Jean Schroedel)说:“特朗普的竞选优势是非传统的,这来自他经营多年的名人地位,部分衍生自他“蛮横越界”的人格面具。”
▲希拉里大量使用对比手法,
用特朗普来衬托自己丰富的执政经验
除此之外,希拉里也会针对特定群体设计宣传材料。例如联合时代周刊推出的“Why Children May Be Trump's Downfall”视频,向家庭主妇展示特朗普的侵犯性言论集锦,暗示特朗普是青少年的坏典型,不配当选总统。
然而,特朗普的攻击更加自在。得益于 “非建制派”身份,他在攻击时无需摆出自己的政治业绩,只需指出美国面临的问题——“Rigged System”,也即两党精英和跨国资本、媒体合流的“黑幕”。
因此配色上大范围运用黑色,着力营造Rigged System令人窒息的景象。攻击范围也不限于希拉里一点,而是覆盖包括奥巴马夫妇在内的整个民主党高层和政治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