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富商务通中文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小米扁平到极致的秘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29 16:11: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很幸运的是小米碰上了微博大爆发的时候。2010 年小米迅速抓住了这个机会,并变成品牌的主战略。从小米网的组织架构上,你能看到这种战略聚焦,小米网的新媒体团队有近百人,小米论坛30 人,微博30 人,微信10 人,百度、QQ 空间等10 人。  <p>  2013 年4 月9 日米粉节,雷军首次宣布小米营收:2012 年,小米销售手机719 万台,实现营收126.5 亿元,纳了19 亿元的税。小米3 年开创了一个新的品类“互联网手机”,也为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提供了一个千亿级的产业方向;创造了一个新的品牌模式,不花钱,甚至很少投放广告,竟然快速打造了一个三线城市都熟知的品牌。<p>  半年时间,探访近百位小米员工及用户发现,在外部,小米有个硬件、软件和互联网的铁三角;在内部,小米也有个鲜为人知的秘密三角:扁平化、用户扭曲力场和产品的尖叫。  <p>  速度之谜:再扁平点!<p>  Kent 以前是百度的一名技术主管,2012 年跳到了小米,他觉得小米和百度最大的差异是速度,小米太快了。而最让Kent 奇怪的是,小米的组织架构没有层级,基本上是三级,七个核心创始人——部门leader——员工。而且它不会让你团队太大,稍微大一点就拆分成小团队。<p>  除了七个创始人有职位,其他人都没有职位,都是工程师,晋升的唯一奖励就是涨薪。不需要你考虑太多杂事和杂念,没有什么团队利益,一心在事情上。比如,小米强调你要把别人的事当成第一件事,强调责任感。比如我的代码写完了,一定要别的工程师检查一下,别的工程师再忙,也必须第一时间先检查我的代码,然后再做自己的事情。<p>  很多公司都知道扁平化的好处,但是,经常一放就乱,只好采取军队式的多层级管理。让Kent奇怪的第二个事情是:如此扁平化,小米竟然没有KPI(关键绩效指标法)。维持扁平化加速度的第一源头是小米的8 个合伙人。以前是7 个,雷军是董事长兼CEO,林斌是总裁,黎万强负责小米的营销From EMKT.com.cn,周光平负责小米的硬件,刘德负责小米手机的工业设计和供应链,洪锋负责MIUI,黄江吉负责米聊,后来增加了一个——负责小米盒子和多看的王川。这几位合伙人大都管过超几百人的团队,更重要的是都能一竿子插到底地执行。办公布局就能看出组织结构,一层产品、一层营销、一层硬件、一层电商,每层由一名创始人坐镇,大家互不干涉。<p>  雷军的“小餐馆理论”(最成功的老板是小餐馆的老板,因为每一个客户都是朋友)是支撑这种扁平化的核心理念。在内部,他们统一共识为少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到极致,才能快速。除了每周一的例会之外很少开会,成立3 年多的时间里,合伙人也只开过三次集体大会,这样管理制度减少了层级间互相汇报浪费的时间。小米内部认为,如果一个同事不够优秀,很有可能影响到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所以在小米创办2 年的时间里,小米团队从14 个人扩张到约400 人,整个团队平均年龄高达33 岁,几乎所有主要的员工都来自谷歌、微软、金山、摩托罗拉等公司。雷军每天都要花费一半以上的时间用来招人,前100 名员工每名员工入职雷军都会亲自见面并沟通。<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拘留所|冠富商务通

GMT+8, 2025-5-15 00:52 , Processed in 0.206012 second(s), 15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HCMS Version 2.0

© 2008-05-14 guanfu.net.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