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富商务通中文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长虹等离子 一场“一个人的战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8 06:23: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7年,平板电视向何处去?”  <p>  不同的企业也许有不同的答案,但是,事实注定只有一个。  <p>  现在,已经没有人怀疑未来的平板电视,一定“以液晶为主,以等离子为辅”,如果哪个企业说它“不信这个邪”,试图挑战这一法则,它得到的将不仅仅是被广泛的质疑,更有企业发展面临巨大的风险。  <p>  显然,在平板电视产业布局上,长虹正在扮演这个“不信邪”的角色。当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在“液晶”和“平板”之间划等号的时候,长虹的选择,让它一边面对等离子电视的“边缘化”现实,一边面对消费者观念挑战。  <p>  这,正是人们为长虹所担心的。  <p>  如果撇开平板电视不说,2006年的长虹,表现还是不错。这一年,长虹企业改革持续深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一步成熟;在产业布局上,电视产业领先地位得到巩固,通讯和白电产品地位有加强迹象;品牌形象也有很大改观,过去那个“土得掉渣”的长虹正在渐行渐远,充满朝气的新锐长虹正在向人们走来。  <p>  但是,人们刚刚放松的心情,却因为长虹决意进入等离子屏制造领域而再度紧张起来。  <p>  因此,在全球等离子不敌液晶,等离子阵营纷纷倒戈液晶的时候,长虹的行为,怎么看都象逆势而动,象“一个人的战争”。  <p>  那么,长虹为什么决意冒此风险呢?  <p>  也许,我们能从长虹这几年走过的路寻找到部分答案。当年,长虹冒着“背水一投”的质疑进入背投领域获得成功,旋即于2002年铤而走险大举进入美国市场,结果导致2004年中国彩电企业被大面积反倾销。一意孤行,几乎成了长虹的性格。  <p>  我们只能这样解释:在长虹的意识里,“别人不做的我做,虽然市场可能小点,但是吃到嘴里的不见得少”。  <p>  这里再说说2007年中国平板电视利润预期。  <p>  有人问我:你怎么看2006年中国平板电视行业?我的回答是:大格局基本未变。  <p>  你看,中国平板电视产业长期受制于“技术”与“产业链”的状况,在2006年基本没有什么改变,技术没有获得实质性突破,面板和核心模组还要靠进口。2006年的中国彩电业,实际上只做了两件事:一件是继续大打价格战,这一年平板电视降价高达35%;一件是终于认识到工业设计的重要性,纷纷寻求设计突围,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前者对架构中国彩电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害无益;后者有所裨益却关系不大。那么,我的问题是:既然2006年如此状况不等实现盈利,凭什么2007年就能?  <p>  所以,我的预测是:2007年,中国彩电企业有可能持续亏损。不仅如此,随着外资品牌市场突围力度越来越大,外资品牌市场份额有可能在这一年逼近本土品牌,从而使本土品牌的优势地位被进一步削弱。  <p>  我还预测:2007年中国平板电视降价幅度应该在20—25%之间。也就是说,这一年平板电视价格还会较大幅度地下降,虽然和2006年相比会稍稍弱一点。这一年,中国彩电企业面板受制于人的局面也不会发生改变。  <p>  这实际上意味着,中国彩电企业还要在2007年过苦日子。<p>  作者系著名家电产业观察家、企业新闻传播专家。夸父企业管理咨询机构首席顾问,联系电话:037169352860、13523033066,电子邮件:liubc2007@vip.sina.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拘留所|冠富商务通

GMT+8, 2025-5-15 10:08 , Processed in 0.241013 second(s), 14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HCMS Version 2.0

© 2008-05-14 guanfu.net.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