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富商务通中文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品牌延伸与海尔巨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25 02:00: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9月26日,海尔电器集团有限公司(01169.HK)在港交所发布2005年中期业绩公告称,由于受手机业务亏损的影响,截至2005年6月30日,海尔亏损高达3.97亿港元,而去年同期,海尔则盈利4500万港元。海尔公告资料显示,尽管海尔的洗衣机业务依旧增长强劲,营业额2005年上半年增长了约19%,达13.04亿港元,然而由于移动手机业务营业额于2005年上半年大幅度下跌约51%至8.14亿港元,截至6月30日,海尔6个月的经营额为21.18亿港元,比去年同期的27.48亿港元减少了23%。上半年,海尔手机营运方面亏损为6570万港元,而由于收购移动手机业务所产生的商誉减值亏损达5.497亿港元之巨。<p>  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海尔由盈利转向亏损?海尔今年的业绩将会有什么样的表现?这将是海尔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吗?这是众多投资者所关心的问题。其实分析海尔的品牌战略,会发现,脱离品牌核心价值的品牌延伸策略给以海尔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p>  海尔从1984年亏损147万元的小厂,经过17年的奋斗,发展到今天全球营业额800多亿元的大企业,年增长率平均达到81%。期间经历了确立品牌战略阶段,迅速扩张阶段和国际化经营阶段。在1992到1998年,迅速扩张的阶段里。海尔先后以“吃休克鱼”为理论根据,兼并了18家亏损企业,使海尔企业规模得到了空前的扩张。而且这个时期大力开展了多元化经营,使海尔从一个冰箱企业变成了生产各类家电产品企业。这个阶段,也可以说是是海尔扩展实力的阶段。由于实力的扩展,海尔品牌的名声进一步提高,海尔集团成了本行业的主导企业之一。在99年后,海尔进入了国际化经营阶段。在国内有了地位之后,海尔不失时机地进入新的国际化经营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不仅把自己的产品打到世界市场上去,而且要在世界各地建立自己的经销和生产机构,实现海尔提出的“三个三分之一”的目标:三分之一国内生产国内销售,三分之一国内生产国外销售,三分之一国外生产国外销售。海尔的知名度初步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p>  海尔国际化品牌战略的实施后,海尔从开始了在国外大规模的设立工厂和生产基地,收购一些国外公司。从1998年开始全面实行其国际化战略,到2001年底,海尔的国际化版图包括贸易中心56个,设计中心15个(其中海外8个),工业园9个(指生产三种以上产品、占地600亩以上),工厂46个,服务网点11976个,营销网点53000个,拥有职工总数约30000人(其中海外员工达3000人)。海尔集团正在逐步建立起国际化企业的发展框架。2000年海尔在卡姆登投资4000万美元建了一个冰霜厂,2001年夏天又花了700万美元买下意大利一家生产成本较高且设备老旧的工厂, 2002年的3月,海尔买下了具有77年历史的美国格林威治储蓄银行大楼,该楼正式更名为“海尔大厦”,海尔美国总部诞生,显示了海尔品牌长期在美国扎根的信心。海尔在曼哈顿的黄金地段购买下格林尼治银行大厦耗资1450万美元。但据资料显示:海尔打入美国市场的3年时间里,每年销售额不到2个亿,利润在5%以下。<p>  与海尔的国际化战略如出一辙,海尔多元化产品结构也成为焦点。张瑞敏坚持认为,全球化时代浪潮中,单一产业无法存活。因此,海尔进入医药领域,随后又进入了保健品、餐饮、电视、电脑、手机、软件、物流、金融等十多个领域。然而,海尔药业至今依然亏损;海尔投资的‘海尔大嫂子面馆”连锁店,目前大多数已经关门;海尔电脑自上市以来就一直持续亏损,而不久前它竟还斥资100亿到台湾采购电子元件。海尔手机在科键、波导、厦新等品牌面前也几乎一败涂地。青岛海尔2003年年报显示,其销售收入增长三年间降了4倍,净利润更同比下降7.08%。据悉在海尔集团将手机业务注入香港海尔中建的三年间,海尔中建每年营业额达到100%以上的增长,但仍然没有实现赢利。海尔中建2002年年报称,当年亏损6689万港元。据悉,海尔还要将其最优质的白电资产注入这个盈利无望的香港公司中,而这个亏损的香港公司日后居然还要成为A股青岛海尔的控股公司!<p>   从海尔的砸不合格冰箱事件开始,海尔开始了抓产品品质的名牌战略,产品的品质成了海尔集团的管理重心,借助这件事,海尔也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然后其实施的“海尔星级服务”推动了海尔的发展,其打造“中国家电行业第一品牌”的抱负也得以实现,海尔从冰箱入手,将海尔打造成了中国第一冰箱品牌,当时消费者评价说“买冰箱买海尔的”。在冰箱行业里成为中国市场第一品牌后,海尔开始了由白色家电向黑色家电的延伸,由于黑色家电依然是电器行业,海尔进入后成功了。海尔的中心产业是电器行业,但目前海尔的产业已延伸到医药、保健品、餐饮、电视、电脑、手机、软件、物流、金融等十多个领域,并且进入后的产业基本都是在亏损的。<p>  海尔的亏损来源于:<p>  第一海尔的“国际化即本土化”国际经营思路付出了高额的成本。其具体做法是:当地设计、当地制造、当地销售。在美国,海尔在洛杉矶建立了设计中心,在南卡州建立了生产工厂,在纽约建立了营销公司,三位一体。“美国本土化”的海尔,其雇员也主要是美国人。英国《经济学人》的文章说,在美国,海尔缺乏对手强劲的研发能力、设计能力、经销与服务网络,海尔在美国只有10位研究人员。目前海尔在美国最头痛的是如何找到像样的经理人,因为海尔能支付的薪资远不如竞争对手,海尔既没有品牌,又没有可打造品牌的雄厚资金,这种高成本运作模式很难持久。过去的6年里,海尔已经在菲律宾、伊朗、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卡姆登开设了13个海外工厂。而海尔在东南亚设的当地工厂已经关闭。海尔海外市场很大程度上只是“小规格品种获得了成功,大多数的产品并没有如愿以偿,甚至没有中国出口的数量大、品种多。而利润也大多数来自国内生产的在国内和国外销售的产品。”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拘留所|冠富商务通

GMT+8, 2025-5-19 04:31 , Processed in 0.113007 second(s), 16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HCMS Version 2.0

© 2008-05-14 guanfu.net.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