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富商务通中文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必学产品干货:产品经理的七层通关练级手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19 15:27:0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5学堂作为2015产品运营大会的合作媒体,把大会的一些产品干货摘录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和学习。这是苏杰老师的产品经理的七层通关练级手册。
  演讲者|苏杰(良仓孵化器创始合伙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前阿里产品专家)

  到底是哪七层呢?就跟跟随25学堂的小编来学习吧!
  第一层:需求细化与研发跟进
  就是刚刚入职的大学毕业生,就是这个层级上的典型人群;另外做运营、做技术刚转型产品经理的,这一关,一定要迈过。这个层次的工作比较简单,被动的接收需求,接老板、业务方的需求,细化好,然后做出来原型,然后跟进研发、上线。
  升级修炼的话就是三点:做客服,写TC,请吃饭。

  (1)做客服——熟悉用户。
  在阿里,有一个部门特别霸道,每一个产品经理来了以后,必须去客服部门轮岗三个月。经历过这些之后,你对你的用户的需求真的是非常了解。拿到一堆需求,会更清楚哪个更重要,哪个相对而言没那么重要,但是这个是死工夫。可能很多公司没有资源让你做这个事情。但是下班后可以去旁听一下客服电话,或者听一下客服反馈。
  (2)写TC——熟悉产品(test case测试用例)
  做测试,了解产品的逻辑。测试用例比产品需求文档对产品会更详细,产品需求文档里面通常只会写最主要的场景,有时是一些主流程。当你写/看一份测试用例之后,对产品从大到小的各种细节都非常了解,那么在开评审会的时候,大家对某个逻辑模凌两可,而你能流畅的演绎出逻辑规则,团队刮目相看,分分钟获取团队满满信任。当然这也是死工夫。
  (3)请吃饭——熟悉团队
  做产品,产品经理是一个团队的枢纽,如果你对团队不熟悉的话非常难办。产品经理一个人吃饭是种奢侈,千万别错过与相关人员吃饭的机会程序员说 “这个需求实现周期很长诶”或者说“我试试吧”这个差异在哪里,就在于有没有请他吃过饭 。当然这是表面,深层次是他对你信不信任。这种信任,人与人之间情感上的连接,往往是靠这种非正式的沟通去建立的。
  再算一下有几顿饭能请,一天午饭晚饭2顿,一周5天,一月20天,200顿饭的机会。基本上在工作中跟你可能会配合的人,你一个月都能够聊一遍,有了这种非正式的沟通,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会顺畅很多。(谁说没钱请吃饭。就在公司食堂请嘛。而且就是你叫他吃饭往往都是AA的嘛(≧∇≦))。
  第二层:主动挖掘与项目管理


  从第一层到第二层最大的区别就是从被动变成了主动,主动接触产品的用户。
  如何挖掘,这是我整理的Y模型。
  如果要造出有竞争力的功能或产品必须要经历这样四步,从when   where   what   howmany which why和 how。
  用户需求,可以从when/where who what来思考
  用户目标,用why 来思考用户目标
  产品功能,思考how 来设计实现产品功能,how many说的是怎么控制迭代周期(如果 BS结构-browser/server,改起来很快,大概1-2周改一下代码就能完成。但如果CS结构-client/server 有客户端,试错代价太大,必须精雕,而且改起来麻烦,还要发包审核因此1个月左右迭代。还万一用户不更新呢+_+ 多少时间的迭代试错需要考虑好)
  人性,马斯洛需求。
  第二层,要点就是主动采集需求,考验的是对用户的理解,对需求的理解,怎么样能够理解的更透彻一点,偏人性层面。
  我们现在的产品已经不是满足大家吃饱穿暖的需求了,更加要去满足不那么实用的需求。这个阶段要出彩,就要满足“4”这个层面的需求。再加上项目管理的能力,怎么样去判断优先级,怎么样去规划这个节奏,练成了以后,基本上你就是一个合格的可以独当一面的产品经理了。
  第三层:完整产品与大局观

  第二个层面负责的只是一个功能模块,虽然是主动采集了,管产品了,但还是以产品经理的视角,在项目中是一个跟踪产品功能是不是被实现的视角。
  而在这一层你需要负责一个完整产品,必须有产品的大局观,将产品放大到整个产品周期中去看。比如滴滴打车,就不仅仅是个客户端,还有司机端、运营后台、算法、政府关系、B类合作关系,你得看到这些。
  那么如何练就大局观?
  (1)创意和设计阶段,问题正确,解决方案靠谱就够了。
  (2)研发生产阶段,做得出来,并且不断优化。
  淘宝2003年成立,2006年之前根本没有购物车,只有一个按纽叫做立刻购买。没有购物车意味着,你不要简单的以为只是少了这么一个按纽,没有购物车这个按钮,意味着整个淘宝现在依赖的营销体系都没有,你想想看,没有购物车我怎么做满减?因为它没有定单的概念。我就没有搭配套餐,这两个是最最基础的营销产品,整个营销体系都没有。有了购物车之后整个营销体系才是从几个点来,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所以这种叫做不断优化。
  (3)运营销售:“卖”得出去,赚得到“钱”。
  一个产品随着它的生命周期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碰到不同类型的用户,然后他面对不同需求又需要有不同的策略。
  简单的讲一下这五个阶段的用户分别是什么?
  尝鲜者,极客。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对新解决方案感兴趣,但他并不是我们真正的用户。第一批外部用户是什么人呢?竞争对手的产品经理,所以这叫尝鲜者,千万不要被他们带沟里去。
  种子/天使用户。他们的特点饥不择食,可以忍受缺陷。
  对于互联网产品而言,要先做内测,先发布DAT版,这些都是基于你有一个维护的很好的种子用户群体的。而这群人,也是你将来想做口碑的基础,所以一定要把他们维护好。
  早期主流用户。实用主义者。
  晚期主流用户。
  落伍者
  (4)市场/品牌:铺得开,叫得响
  小米是怎么跳过去的呢?它用的是不同的产品,早期的采纳者,它的种子用户是一批什么人?发烧友,但是发烧友全国能有多少呢?几十万,可能最多一两百万了不起了,所以他想获得更大的占有率它是不能只做发烧友的,所以它推出了红米。它早期的口号是“为发烧而生,没事跑个分”。
  第四层:产品线与带团队
  这个层次,你不再是单打独斗了,你开始带人了。这个时候开始从原来负责单一产品的单打独斗,变成负责复杂产品的产品线了,然后再开始带团队了,基本上到了第四个阶段以后,你就要开始带第一、第二层的同学了。所以这是第四层。
  第五层:成功案例和影响力
  这个层次,仅仅靠能力不够了,必须有些成功案例和影响力。这一层是最难的,靠这两个字,随缘,有的人一辈子都拿不到。所以可能很多人努力了一辈子,可能也就在第四层了。
  第六层:业务理解与跨职能管理
  一个公司/一个产品团队的组建,最初只需要一个角色,产品经理,明确我们是服务什么人,解决他的什么需求;之后技术、设计师逐步加入,形成铁三角。产品经理负责产品是有用的,能满足一定需求的;技术负责能用;设计负责好用。第四个角色,运营,偏商业的团队,负责产品是有人用的。

  第四个角色就进来了,广义的运营,也就是这边画的偏商业的团队,他们要负责这个产品是有人用的,你东西做出来可能没人用,白做了,他们负责是有人用的,这个是产品经理,这个是设计,这个是技术,这个是偏运营。
  有一句话叫做“产品经理是CEO的学前班”。在这一层,你必须把整个产品的方方面面的团队,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了,这就是跨团队管理。
  第七层:自己成功到助人成功
  升华的阶段,除了本身在做的事情,是否可以找到一些助人成功的方式。我现在改变世界的方式就是通过改变那群最牛逼的产品经理来改变世界,最牛逼的产品经理就是那群创业者。良仓孵化器现在做的就是这么一件事情,欢迎各位创业者的加入。
  25学堂也希望各位有所收获!
  原文地址:http://www.woshipm.com/pmd/25430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拘留所|冠富商务通

GMT+8, 2025-5-24 03:43 , Processed in 0.133008 second(s), 12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HCMS Version 2.0

© 2008-05-14 guanfu.net.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