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富商务通中文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1.1亿,典型的“王老吉式”事件营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14 03:48: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玉树蒙难,举国哀悼。在央视赈灾晚会上,王老吉捐出了1.1亿,是捐款金额最多的企业,而在两年前,汶川地震时,王老吉捐了1亿,其后续的一个帖子:“封杀王老吉!”在网络上流传甚广,成为了互联网营销From EMKT.com.cn的一个经典案例。  <p>  这几天,网络上对于王老吉的捐款新闻和帖子层出不穷,讨论也自然“不绝于耳”,但就其观点而言,无非是赞成和反对。赞成者盛赞王老吉的大手笔和爱心;反对者认为是拿地震来炒作自身和宣传企业和品牌形象。笔者觉得,抛开一切狭隘的认识,单从社会责任来说,王老吉的捐款行为理所当然是值得提倡和尊敬的;不管是从客观和主管因素来看,最现实的是:解决了灾区的和救灾的燃眉之急。  <p>  这总比某些企业在灾难到来之时,鼓吹捐款不是义务强很多;也比起某暴利行业的老板,天天横渡海峡、永登最高峰的“作秀”来得更合乎人性。他们的观点是:救灾是心意,想捐就捐,我不捐,也没有什么!  <p>  俗话说:救急不救穷。对于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都应该想办法去尽一份力量,但同时不要对别人的爱心表示质疑。  <p>  记得前不久,两个不怎么见面的“朋友”(说是朋友,就只是认识的泛泛之交)先后打电话说要借一点钱。一个要借一万;一个说要借三千。我的观点是:朋友之间一般情况最好不要借钱或有纯金钱的来往,否则极易产生某些矛盾。借一万的“朋友”说要开一个小店,还差点钱;另外一个是老婆生病,而且很严重,要动手术。笔者借了三千给需要动手术的“朋友”;没有借给那个要开店的“朋友”。  <p>  后来,在一次饭局上,偶尔说起这个事情,有一个朋友感到不可理解。他说:如果是我,我肯定会借给那个开店的,不借给生病的。我问他为什么?他接着说:开店的有偿还能力,生病的可能就还不了借款。  <p>  说真的,也许就是这样。但我对他说:生病、动手术你借钱给他,是救命,借钱给他,那就是爱心,其实并不期望他马上还或者以后会还;做生意的人,你不借那一点钱,他会去自己想办法,而且很快就会筹到这点钱。况且,那一万块钱,对他开店来说,简直就是杯水车薪,借了跟没借基本没有区别,可能到最后,人家还因为钱不够再向你借,那你借还是不借呢?借了钱,反而会失去一个朋友。<p>  如今,借三千的那个朋友没有归还借款,但笔者并不后悔。  <p>  扯远了,言归正传。<p>  王老吉的捐款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救急”,而不是“救穷”。  <p>  以下,撇开“爱心和社会责任”,仅从营销的角度来看看王老吉的“事件营销”。  <p>  如今的事件营销已经给以往的事件营销有本质的区别了。传统的事件营销往往是电视、报纸等媒体主导,而如今是网民主导,大众互动。  <p>  没有一个人会相信,王老吉绝对不求回报,但事情的本质是:回报要取之有道。王老吉捐款之后,网络上关于此次事件的帖子以几何级数增长,这是网络的力量才能达到的效果。在三大门户网站、天涯等论坛,各种网络社区平台,手机门户网站,满眼都是新闻和激烈的讨论。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拘留所|冠富商务通

GMT+8, 2025-5-18 08:38 , Processed in 0.085005 second(s), 14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HCMS Version 2.0

© 2008-05-14 guanfu.net.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