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富商务通中文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是谁纵容了冒证生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8 00:23: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7年5月底,工商有关部门在上海查获了韩国蝉真品牌的制假团伙,并扣留了当事人;2007年6月12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北京森森森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承认,其总代理的德国进口妇婴化妆品“宝比珊”在国内市场销售一年多的时间,一直是使用假的卫生批准文号……一系列的假冒事件,化妆品行业又一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p>  制假、售假的行为在许多行业中都存在,但“国内外知名品牌被仿冒者太多,几乎无一漏网”,如此广泛、猖獗,可能唯有化妆品行业了。<p>化妆品行业的冒证生产行为如此疯狂,主要有三大原因:<p>  其一、行业门槛低,竞争惨烈。化妆品行业是一个资金门槛低、技术门槛低、利润惊人的行业。只要有30万,完全可以自己出一个品牌;产品配方基本透明,并且可以由OEM厂商代工;注册公司的要求也不高。毫不夸张的说,只要你看到别人赚钱眼红,头脑一发热,就可以自己做一个品牌。据不完全统计,广州有3000多家化妆品公司,10000多个品牌。<p>  现有的市场容量,根本容纳不了如此众多的品牌;并且,这些参与竞争的品牌,产品高度同质化、营销From EMKT.com.cn模式高度同质化。因此,市场竞争异常惨烈。<p>  其二、品牌商急功近利,竞争秩序混乱。因为行业门槛低,大多数品牌商“只有快速捞钱、没有做企业”的心态,再加上规模小、实力弱、高度同质化,为了生存、赢利,这些老板使尽了浑身解数,无论是合法的、非法的、道德的、不道德的。从金丝美容、奥美定、口服精油、非法人胎素制成干细胞美容针等化妆品行业的丑闻中,可见一斑。当然,冒证生产等制假售假行为,也可以成为他们的非法竞争手段。<p>  其三、整体运作水平低,抄袭成风。老板的短视行为、企业的规模等因素,导致了很少有其他行业的新鲜血液进入,模仿、抄袭、制假,成为行业内的最快捷、有效的手段。个人护理品行业,汇美舍模仿“欧舒丹”成功启动了中国的个人护理品市场,汇美舍直接抄袭“欧舒丹”迅速成为业内的前三甲;专业线,笔者认识的一个品牌商,在惨淡经营了二年后,竟然在其产品上直接打上“法国欧莱雅授权生产”字样,迅速打开了市场局面,赚的心花怒放。<p>  只有品牌商的疯狂,不可能形成如此庞大、完整的冒证生产产业链。其实,“生产商、消费者、经销商、行业主管部门”都是品牌商的帮凶,为“冒证生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让“冒证生产”得于茁壮成长。<p>  如果,生产商能对委托生产的品牌商进行资格审查,不为非法利润心动,只为合法的品牌商进行合法生产,就没有假冒产品,一切“冒证生产”行为都扼杀在摇篮之中。但是,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面对诱人的利益,给予自己“我不做,别人也会做”的心理安慰,又没有法律责任约束,生产商就“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了”,为“冒证生产”产业链打开了大门。<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拘留所|冠富商务通

GMT+8, 2025-5-15 07:24 , Processed in 0.100006 second(s), 15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HCMS Version 2.0

© 2008-05-14 guanfu.net.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