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富商务通中文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广告评点] 处方药隐性传播,再多一点烟味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9 10:58: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个“不知所云”的广告<p>  电视荧屏上,如下三个广告,曝光率很高,却让很多人感到困惑,甚至觉其不知所云:<p>  其一:是公益性的提醒:天气转冷,请预防感冒,严迪广告;<p>  其二:是一句美好的祝福:享受绿色人生,祝您寿比山高;<p>  其三:色调为清新的蓝黄色,情节为老人乘降落伞从天而降,台词为“降了降了”,标版是“亚宝珍菊”。<p>  与那些绞尽脑汁表现创意、情节跌宕、明星笑脸推介、品牌名和产品形象不断重复的电视广告相比,上述广告显得太低调了些,没有刻意强调产品名、没有产品出现、没有直观产品特点介绍,说是企业形象广告,却又没有强调企业名称。<p>  光听见吆喝,但不知道是谁在吆喝,卖的是什么,卖给谁,有什么特点,都没有说。<p>  难道是广告厂家疯了不成,在烧钱?<p>  其实,明眼的老患者和医药人都知道,上述广告中,也都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了产品名,只是隐藏极深罢了:“严迪”为哈药六厂的严迪牌罗红霉素,功能是抗菌消炎;“寿比山”则为天津力生制药的吲达帕胺片,“亚宝珍菊”为山西亚宝药业的珍菊降压片,功能都是降血压。<p>  为什么不能如OTC和保健品大作广告,而又谨小慎微地非要在大众媒体做传播呢?<p>  说到底,这是处方药企业在夹缝状态下被逼无奈的传播策略,其范畴,可说是“隐性传播,曲线突围”。  <p>  隐性传播:夹缝中的策略<p>  处方药品牌传播,需要在法规制度的铁壁和公众需求的夹缝中寻找突围。<p>  一方面,处方药品牌存在传播需求。<p>  任何品牌都以传播为基础。正如美国广告大师奥格威有言:“推销产品如果不做广告传播,就如同在黑暗中向情人递送秋波。”<p>  处方药当然也需要传播,而且传播受众正在跨越医生,向消费者延伸。对于部分品类,绝不只是学术推广,针对医生进行传播推广,以赢得处方,就能实现大幅销售。<p>  在处方药品类中,治疗慢性病、常见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抑郁症等)的药物,因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在初期经过几次医生诊治和处方后,久病成医,掌握了大量丰富的疾病讯息,能自我治疗,一般会自行购药。<p>  也就是说,这类药物初期决定权在医生,长期看决定权则还回到消费者。因此这部分产品,在产品特征上,就具有了类OTC性。<p>  同时,随着消费者主观参与意识、治疗保健意识增强,现代网络媒体兴起,既有参与到自身的医疗保健的主动性,又有搜集医药信息、对比不同药品的便捷性,患者就会主观上,将部分法规意义上的处方药,按照需求特征划为OTC。<p>  可见,在这种趋势下,面对公众进行的DTC传播,加强产品品牌的宣传力度,以弥补处方药面对大众的真空效应,就是势在必行了。<p>  而另一方面,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处方药是禁止在大众媒体发布广告,大门紧锁,利剑高悬。<p>  这种状况,就如同一个有歌唱欲望、有听众的人,却被捂住了嘴巴。因此,只能通过隐性传播策略,不赤裸直白,而是绵里藏针。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拘留所|冠富商务通

GMT+8, 2025-5-18 23:58 , Processed in 0.100006 second(s), 21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HCMS Version 2.0

© 2008-05-14 guanfu.net.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