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
伴随
3+11
7+7
封控区
!
疫情常态化
大家一定要将防护重视起来
火力全开地抵抗病毒入侵的步伐
然而,在疫情防控日常中
催生了一些新的名词
大家都似懂非懂、云里雾里
智慧君为大家整理了一些
口耳相传的防疫“词汇”
一起来学习这门“新课程”吧
疫情防控的
“浪漫主义”
我吹过你吹过的风,这算不算相拥?
我走过你走过的路,这算不算相逢?
疫情防控中心:算!算!算!都算!
自此诞生了时空伴随者
科普
什么是时空伴随者?
是指本人的电话号码与确诊号码在同一时空网格(范围是 800M*800M)共同停留超过 10 分钟,且最近 14 天任一方号码累计停留时长超过 30 小时以上,查出的号码为时空伴随号码。本人的绿色健康码就会变成带有警告性质的黄色码,并被系统标记为 " 时空伴随 " 者。
举个例子:
感染者 14 天内到过某地,而你这 14 天的轨迹与他有过交集,无论是身体上擦肩而过,还是通讯信号上的漂移,都可能被认定为 " 时空伴随者 "。
由此可以看出," 时空伴随 " 是基于综合利用大数据和各类信息资源,精准摸排确诊病例活动轨迹,对与确诊病例有过轨迹重叠的人员开展全面梳理排查得出的风险定义。
提问
短信提醒“时空伴随”怎么办?
收到公安局、疾控中心短信提醒的时空伴随风险人员应立即向社区报备,并在3天内进行2次核酸检测,2次核酸检测间隔应在24小时以上,获得核酸阴性结果前请居家,不要外出。
疫情防控的
“数学思维”
疫情防控的
“区域划分”
近期,多地散发疫情,大家看到各个地方出的公告常常提到某某小区封控或者管控,那么究竟什么是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呢?
一起康康疫情防控的区域划分
科普什么是封控(闭)区?
定义:
主要是划定的中、高风险区及阳性个案的发现点、居住点、工作点、活动点及周边区域。
管理措施:
封控区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居住人员赋予黄码,严格落实居家隔离措施,安排24小时巡逻值守,防止人员外出流动,做到足不出户、车不出区,所需生活物资送货上门。
对因就医等确需外出人员,须经社区出具证明并做好审核登记,安排专人专车,全程做好个人防护,实行闭环管理。
封控区全体人员“只进不出、严禁聚集”,封控的第1、4、7天分别进行一次全员核酸检测。
解除标准:
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可解除封控:
近14天区域内无新增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
区域内最后一名密切接触者自末次暴露超过14天,核酸检测为阴性;
解封前2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
科普什么是管控区?
定义:
主要是阳性个案的密接、次密接及共同暴露高风险人群的居住点、工作点、活动点及周边区域。
管理措施:
管控区实行“人不出区,严禁聚集”等防控措施。管控区原则上居家(参加统一核酸筛查除外),每户每2天可安排1人在严格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划区域、分时段、限人员到社区指定地点购买生活物资。
对因就医等确需外出的人员,由社区出具证明并做好审核登记。所有出入人员落实查证、验码、测温、登记及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居家时也要佩戴口罩,尽量减少家庭成员之间的接触,做好环境消毒、居室通风等措施。
除保障居民正常生活需求的商场、超市和农贸市场外,其他密闭公共场所全部关闭。
解除标准:
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可解除封控:
近14天区域内无新增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
区域内最后一名密切接触者自末次暴露超过14天,核酸检测为阴性;
解控前2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
科普什么是防范区?
定义:
指封闭区、管控区以外可能暴露的重点人群的活动区域。以三区的划分,形成差别化的圈层管理。
管理措施:
防范区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规模”。严格限制人员聚集,从严落实进入室内公共场所预约错峰、测温、扫码、戴口罩等措施,划定购物区域,限制购物时间,实行错峰出门。
防范区内,商场、超市和农贸市场限制客流,餐饮场所禁止堂食,其他娱乐密闭场所暂停营业。
解除标准:
县(区)内封控区、管控区全部解封解控。
无论是日常生活
还是出门上班
小伙伴们一定要注意
防火防盗防“病毒”
这些有趣的疫情防控名词
你记住了吗?
来源:昆山发布、江苏疾控、昆山发布等
智慧昆山整理发布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