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请使用 http://www.luhui.net 網址高速訪問本站,歡迎關注微信公衆賬号:guanfu8 平台長期發布海量社科數據, 本站QQ交流群:84142868 探讨人文理想,共謀和諧世界!
黄金广告位招租,投放热线15900718107,13386070835 详情查看=》   鲁之虺:“  上网就是搜索,生活就是分类,科技服务大众,信息引领生活,地方分类站长,开启您的事业之旅。生活分类信息整体提供商:http://huike.luhui.net”。
×

鲁虺繁体中文社区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廣告

 

查看: 4|回復: 0

“佛系”诗人苏轼创作大量佛禅诗 最后时刻僧友相伴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8-1-10 10:29: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廣告
搜索看看︰“佛系”诗人苏轼创作大量佛禅诗 最后时刻僧友相伴
廣告
苏轼与禅宗
□ 吉晓凡
创作佛禅诗几乎贯穿了苏轼一生。彼时,禅宗思想盛行,恰逢苏轼政治失意、远离朝廷。由此,苏轼自觉地接受佛禅思想并融会贯通,将佛禅融入自己的诗作创作。不仅如此,禅宗也对苏诗的思想内容产生巨大影响,使苏诗具有更为深邃的精神境界和更为洒脱的人生情怀。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苏轼画像
不一般的人生经历让苏轼尝尽人生况味,而佛禅思想的发展迁移,为他自主接受并寻求禅宗的玄妙义理提供了渠道。众所周知,贬谪黄州是苏轼人生的一大低谷,也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影响了他的思想。这一时期,苏轼在创作时大量引用佛禅经典的典故,如《楞严经》《维摩经》《法华经》等。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时期的苏轼,真正地通融佛法,佛学修养达到较高境界。「乌台诗案」对苏轼的影响甚大,身陷囹圄的苏轼经历了一番死里逃生、身心煎熬,但这也成为他深入禅宗思想的一个重要契机。正值壮年的苏轼开始思考更深层次的人生真谛。黄州这个小地方给了苏轼一个绝佳的机会去冥想和寻觅。也是在这里,他在东坡耕田,「东坡居士」由此得名。
传诵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正体现出苏轼思想的转变。词的上阙追念和凭吊千古英雄人物的风范、气度,下阙抚古思今,歌颂英雄伟业,发出一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轻轻叹息,将之前所述的种种功业尽皆消弭在无尽的历史长河中。这轻轻一叹,给这首词带来了高远深邃的艺术思想与价值,令人心颤。这也是苏轼词给我们带来的审美享受。
根据自身需要,苏轼在学佛过程中主要吸取了华严宗「圆融无碍」的宇宙观和禅宗心性本净、见性成佛的顿悟学说,形成空静圆通的宇宙观和人生观。这主要体现在「乌台诗案」后,仕途的失意、磨难,加深了苏轼对人生荣辱、悲欢的认识,推己及人,对万物产生悲悯之情,形成佛家倡导的众生平等的思想。纵使命运不公,也不能颓废度日。于是,苏轼追求心性的解脱、灵魂的自由,帮助自己从悲苦中解脱出来。禅宗一向重视心的觉悟,要求世人摆脱世俗的贪嗔,倡导在现实生活中「来去自由」「自在解脱」,达到安心接物、超然旷达的人生境界。
元丰五年,是苏轼在黄州时期创作的巅峰,这一时期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这些作品抒写出苏轼悠然旷远、超逸绝尘的人生姿态,表达了他旷然豁达的性格。
在惠州、儋州时期,苏轼已步入人生晚年,对功名利禄、利害得失早已抛却身后。苏轼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领悟佛禅的真谛,他的佛禅思想日趋圆融,并融汇于自己的思想当中,实现了自身生命之于佛禅的体验,交出一份自己满意的生命答卷。苏轼这一时期的创作,实现了对于生老病死之苦的超脱,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思想也臻于至境。从苏轼的诗作中可以感受到,一旦人挣脱了世俗名利的捆绑,着眼于精神层次的追求,就可以超越自我、超越生命、超越生死的界限。
晚年的苏轼研习三教,创作了许多融汇三教同时引用佛典和道教典故的诗作,对于儒家入世哲学、仕与隐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与扬弃。苏轼并不是简单地引用典故,而是表达了他对佛禅的思考。这一时期,苏轼以禅宗语言为诗,更具哲理性,思想更深邃。因为禅宗思想已深入骨髓,融入思想,禅即是我,我即是禅。
苏轼生命的最后时刻,还有僧友维林陪伴,可见禅宗义理对他生命的慰藉。在绝笔诗《答径山琳长老》中,他写道:「与君皆丙子,各已三万日。一日一千偈,电往那容诘。大患缘有身,无身则无疾。平生笑罗什,神咒真浪出。」这里不仅有对生命「无身则无疾」这种《金刚经》式的禅辩,还有对于生老病死之苦的超脱,也是苏轼思想臻于至境的表达。

“佛系”诗人苏轼创作大量佛禅诗 最后时刻僧友相伴

“佛系”诗人苏轼创作大量佛禅诗 最后时刻僧友相伴
廣告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廣告

廣告
操作系统 Fuchsia OS  |Microsoft Windows  |Android  |Chrome OS  |Novell  |Linux  |Mac OS X  |Unix  |FreeBSD  | Ubuntu
廣告

QQ|關于我們|聯繫我們|合作共赢|免責聲明|隐私条款|Archiver|手機版|拘留所|申請友鏈|付款方式|鲁虺繁体中文社区 |贊助我們 -

GMT+8, 2025-5-14 02:49 , Processed in 0.118006 second(s), 13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HCMS 1.0

© 2004-01-11 鲁虺文化网 版权所有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