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富商务通中文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被供应链绊住的联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16 21:31: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给高速飞行的飞机加油,给高速行驶的汽车换轮子”。如果联想全球供应链的整合需要像杨元庆说的这样弄险,投资者还是很有理由担心的。  <p>  由于收购IBM PC,联想赢得了世界级的荣誉。2006年8月,《福布斯》杂志中文版公布的“中国顶尖企业榜”中,联想高居榜首。2年过去了,联想一如既往的高调,2007年初发布了洋洋1万多言的《新世界·新联想——联想集团2006总结》。在联想的长篇总结报告中,感受到的是一派莺歌燕舞。然而,事实上,收购IBMPC后,美国业务由2005年的盈利转到2006年前三季度的亏损,销售收入、盈利能力与市场份额全线下滑,除大中国和印度以外的市场,联想集团都出现了负增长和亏损。考虑到美国裁减1000人的巨额花费要在第四季度入帐,2006年的全年财务报告可能很不好看。而且,2月初又有消息透露,IBM准备减持联想股票,套现10亿元港币。  <p>  联想撞到了供应链<p>  1月26日,柳传志坦言,联想控股旗下的五大板块,“最放不下的仍是联想集团”。在2006年12月,柳传志在答美国《商业周刊》记者问时则表示,尽管没有出大事,但是最危险的时期还没有过去。在另一个访谈中则更为直接地表示:“今天谁也怨不着,他们(指杨元庆等新一代联想高层)当时都是最主张收购的,所以现在的煎熬必须认了。” <p>  深受煎熬的杨元庆,在2007年1月答《中国经营报》记者问时说:"我们很清楚,进一步的改善将不再来自于简单的像协同效应、减员增效这样的手段。新的变革是痛苦的,需要耐心的过程。"被杨元庆誉为“痛苦的过程”是什么呢?<p>  首席财务官马雪征给出了回答:"美国的形势最令人担心。我们在这个市场面临强大的价格压力。我们多次提到的供应链问题使情况更为复杂--我们创造了需求,但却未准备好去满足这种需求。"马雪征抓住了关键问题:冷落消费者,会使消费者很快离你而去,这样的感知观念对品牌建设是灾难性的。<p>  先前统筹联想全球供应链建设的刘军一番话,验证了马雪征严酷的判断。年轻的少帅在离任前表示,整合联想与IBM PC供应链的困难比想象的要大得多。他说:"过去的半年是我职业生涯里最刻骨铭心的半年。"2006年9月份,刘军就以脱产进修的名义让出了执掌供应链的帅位。数据显示,并购前,联想产品的库存天数是22.7天,已经接近全球平均PC库存水平;并购后,供应链成本占联想总成本的6%左右,而并购前只有1%多一点。<p>  马雪征与刘军的判断,在联想内部很有市场。一个联想主管抱怨,“我们后端经常遇到某个主板断货几星期的情况,各个分区客户经理都在抢货、囤货”。究其原因,他认为有几个方面,一是上游厂商Intel和AMD打价格战导致整个产业出现振荡;二是联想内部的一套“商机预测”机制对下一个季度的预测失准,前后端相互责怪;三是零部件全球采购工作做的确实欠佳;四是联想的产品线深度细分导致零部件需求复杂化。<p>  可惜,马雪征们认识到的供应链难题,并没有引起杨元庆的共鸣。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拘留所|冠富商务通

GMT+8, 2025-5-18 12:32 , Processed in 0.132007 second(s), 21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HCMS Version 2.0

© 2008-05-14 guanfu.net.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