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富商务通中文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企划观点] 酒类“致癌门”事件的完美公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30 23:30: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闻回放<p>  9月23日,有网站称:“据传闻,继蒙牛、伊利、光明液态奶被查出含三聚氰胺后,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又抽查酒类产品,在贵州茅台、山东张裕、中粮长城和青岛啤酒中发现了致癌物质亚硝酸钠。” <p>  受此影响,9月23日,被传产品中含有致癌物亚硝酸钠的三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大跌,张裕A、青岛啤酒双双跌停,贵州茅台大跌9.43%,收于120.31元。此外,水井坊(600779,收盘价14.41元)、泸州老窖(000568,收盘价24.17元)、古井贡酒(000596,收盘价8.12元)等9只酒类股也受不利传闻影响,全部跌停。其余酒类股除伊力特(600197,收盘价6.10元)外,跌幅都在8%以上。在市场上,国产酒类的销售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p>  在三鹿毒奶粉事件余波未消、国人正在为乳制品安全风声鹤唳之时,由于传闻中所涉及的企业都是酿酒行业的巨头,这样的传闻无异于又一次引爆了食品安全的强震。但是,面对来势凶猛的行业危机和企业危机,相关酒类企业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进行了完美的公关,使事态很快得到了有效控制。那么,从这次酒类“致癌门”事件中,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公关技巧呢?<p>  快速反应,快速行动<p>  事件发生后,相关酒类企业做出了快速反应并付诸行动。<p>  “致癌门”传言后,青岛啤酒、张裕公司紧急发布声明辟谣,均表示:产品不含亚硝酸钠。近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也没有安排酒类产品检测工作。经与发布消息的记者联系,其未能提供信息来源。因此,可以断定此消息为假新闻。<p>  贵州茅台也于9月24日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贵州省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及相关行业协会和有关机构进行了沟通,公司产品完全不存在传闻中所述情况。同时,公司认为,传闻严重误导消费者,且给投资者带来了经济损失,公司将保留追究相关媒体和责任人法律责任的权利。<p>  此外,其他涉及“致癌门”的生产企业也相继辟谣,并称发布传言者是别有用心,将追究其法律责任。<p>  当危机发生后,相关酒类企业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紧急辟谣,对遏制事态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否则,在消费者对乳品企业所造成的食品安全高度敏感之时,消费者是宁可信其有,也不会信其无的。如果相关酒类企业是因为别人造谣而保持沉默的话,很可能会导致事态的进一步恶化。传言会因为这些企业的缄默而快速演绎出许多版本,并且借助网络快速传播,让这一次危机达到无法控制的地步。很可能会出现消费者抵制消费、商店要求退货、投资者大量抛弃相关酒类上市公司股票等一发而不可收拾的局面。<p>  辟谣证据有理有据<p>  如果只是简单的辟谣,很难达到说服消费者的目的。这次相关酒类企业在处理危机问题上并不是简单地说“因为国家质检总局没有抽检而不存在亚硝酸钠”之说,而是针对造谣方最致命的说法,即含有致癌物——亚硝酸钠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驳斥,从而有效地达到了说服投资者和消费者的目的。<p>  贵州茅台的相关人员就此传闻特别强调,“从白酒的酿造工艺过程中看,是不可能产生亚硝酸钠的。亚硝酸钠是一种防腐剂,而白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酒精本身就有防腐的作用,因此,酒类产品没有必要添加亚硝酸钠。”相关专家也纷纷从专业角度阐述了酒类没有添加亚硝酸钠的必要。<p>  既然亚硝酸钠在白酒中添加没有必要,而且无故增加这些原料也会增加产品的成本,企业何必去自找麻烦呢?这些有理有据的证据具有足够的说服力,可以有效达到说服投资者和消费者的目的,谣言自然也就不攻自破了。<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拘留所|冠富商务通

GMT+8, 2025-5-20 20:45 , Processed in 0.109006 second(s), 21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HCMS Version 2.0

© 2008-05-14 guanfu.net.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