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拆弹机器人包括Wheelbarrow Mark 1。1972年,英军中校彼得·米勒(Peter Miller)想到绝妙主意,利用电动独轮车的底盘拖动可疑装置,比如汽车炸弹,以便于在不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下安全引爆。可是,原型Wheelbarrow Mark 1很难操作,为此英国彻特西军用车辆工程研究所对其控制和追踪系统进行改进。此后,米勒为Wheelbarrow Mark 1增加了罗伯特·帕特森少校(Robert Patterson)研发的高压水射流设备,让其可以瘫痪炸弹,而非简单将它们拖走。
现代拆弹操作的关键是去除爆炸装置的引线,让炸弹处于无法引爆状态,拆弹机器人通常通过携带的高压水射流切断电线实现这个目标。爆炸装置通常需要电源引爆,阻断电线意味着其电路遭到破坏,从而无法引爆。可是,有些装置还有备用系统,若炸弹受到改动即会发生爆炸。这就是为何拆弹通常需要机器人进行的原因。
英国军方发言人称:“当他们操作机器人时,他们会寻找如何使用高压水射流。如果炸弹的电线断开,证明炸弹已经安全,至少人类可以上前进行检查。”
操作人员在安全距离外控制拆弹机器人,通过机器人身上携带的摄像头,他们可以看到机器人看到的东西,摄像头会将机器人的视觉影像传到操作人员的显示器上。通常情况下,机器人的前端安装有摄像头,操作员可以看到机器人的行进方向。机器人的制动器臂上也安装有摄像头,可提供其周围区域更广泛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