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从《中国涂料在线》上看到一则消息,主要内容是温州市工商局对市场上流通的涂料进行专项质量抽查,结果合格率仅为36.11%,有近三分之二油漆抽检不合格,在这些不合格的涂料品牌中,N*、D*等外资品牌赫然在列,虽然在报道中没有公布其是否品质有问题,但还是令人难以置信,因为外资品牌不管是在人们主观印象中,还是在历次质监部门抽检中外资品牌都能安然无恙的客观事实上,都无法把抽检不合格的结果与N*等外资品牌不合格联系在一起,正如来自日本的高级化妆品SKⅡ在中国被抽检不合格一样。 <p> 其实,只要稍微留心一下全国不同媒体对涂料抽检的报道,就会发现各地质监部门对涂料的抽检,无论是频次还是内容,正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笔者把在媒体上报道的抽检报道粗略做了一下统计,在2006年第四季度,全国各地就有14次之多,这还不包括没有在媒体上报道出来的抽检。详见下表:<p> 2006年全国各省涂料抽检结果统计表:<p> 项目省份 | 抽检时间 | 抽检部门 | 抽检种类 | 抽检企业 | 不合格率 | 报道媒体 | 不合格项 | 四川成都 | 2006.12.22 | 成都市质监局 | 油漆涂料 | 49家78批次 | 45.7% | 成都晚报 | 粘度、耐水、耐碱 | 福建漳州 | 2006.12.27 | 漳州市质监局 | 油漆涂料 | 20个批次 | 80% | 闽南日报 | 包装商品净含量 | 陕西西安 | 2006.12.22 | 西安市质监局 | 内墙乳胶漆 | 40个批次 | 30% | 西安晚报 | 耐洗刷性 | 安徽合肥 | 2006.12.20 | 安徽省工商局 | 油漆、涂料 | 40组样品 | 2.5% | 安徽日报 | VOC | 河北省 | 2006.12.19 | 河北省打假办 | 建筑涂料 | 64家 | 6% | 涂料资讯网 | --------- | 甘肃省 | 2006.12.18 | 甘肃质监局 | 油漆 | 36家40批次 | 20% | 中建材报 | 硬度、光泽、划格 | 江苏省 | 2006.12.04 | 江苏省质监局 | 溶剂型木器漆 | 3749批产品 | 20% | 现代快报 | | 广东省 | 2006.12.28 | 广东省质监局 | 涂料 | -------- | 33.3% | 深圳商报 | ------------ | 北京 | 2006.11.27 | 北京质监局 | 内外墙涂料 | 47家 | 10% | 北京青年报 | 对比率和耐沾污性 | 辽宁省 | 2006.11.16 | 辽宁建材监督院 | 木器漆 | 9批次 | 0% | 涂料资讯网 | ---------------- | 江西省 | 2006.11.14 | 江西省质监局 | 内墙涂料 | 50家50批次 | 2% | 新浪房产 | 耐洗刷性和耐碱性 | 湖南省 | 2006.10.27 | 湖南省质监局 | 油漆涂料 | 102批次 | 45.1% | 中国涂料OL | 标志\VOC\重金属 | 吉林省 | 2006.10.27 | 吉林质监局 | 内墙涂料 | 10个批次 | 10% | 新文化报 | 对比率 | 福建省 | 2006.12.28 | 福建省质监局 | 木器涂料 | 38家 | 6.2% | 中国涂料0L | ------------ | <p> 2006年第四季度共有14个省份的质监局、工商局分别对市场上的木器漆,建筑内外墙涂料进行抽检,抽检指标主要为标示,净含量,VOC,耐洗刷等。其中,合格率超过60%的省份有11家,不合格率超过40%的共有3家。最高不合格率的地市为福建漳州,达到80%,检测指标为净含量,这说明市场上涂料的包装“短斤少两”的情况比较严重。最低不合格率的省份为辽宁省,其抽检的木器漆全部合格。<p> 质监抽检说明的问题<p> 1、 国家的监管力度加大。国内建筑装饰涂料市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化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涂料行业呈现井喷之势,以年均增长30%的速度增长。2006年,中国涂料产量突破500万吨,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涂料市场。由于涂料技术含量低,前期利润诱人,吸引了众多商家投资涂料行业,抢占丰厚的市场利润。涂料行业容量的扩大,是与消费者日益增多的需求分不开的,这种需求一方面可以保持涂料销售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消费者对涂料质量方面的投诉也呈上升趋势。稍微留心一下媒体报道,不难发现经常会有因为涂料的原因引起消费者致病、致残的事故发生。虽然在家居装修中的污染不全由涂料来承担,但由于其化学物质的属性,注定要为家居污染承担“大头”。消费者对涂料的投诉经过各种途径传达到质监部门,特别是媒体的报道与监督,促使各地质监部门加大了对涂料的监管力度,最直接表现有二种,一是加快对涂料国家标准的制定。如2001年实施的《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二是加大市场抽查力度。从上表可以看出,质监部门对涂料的抽检涉及产品性能,安全性,包装标示等方面,有的甚至对宣传资料的内容也进行审查。对于抽检不合格的,除了要求限期整改外,还要给予企业一定数额的罚款。这样的抽检对于涂料企业的市场行为来说,效力是明显的。<p> 2、 涂料行业良莠不齐。从上表可以看到,抽检不合格率最高的达到80%,而有的抽检则全部合格。从整体上看,合格率也不高。国内涂料行业目前共有8000多家,1万多个品牌,形成万马奔腾的局面,这其中还有不少的害群之马,趁国家监管力度不强之机,生产低价劣质的涂料产品,害人不浅。这些涂料企业大多数为区域性生产、销售,生产设备简陋,原材料不过关,花钱买配方,无所谓QC,无所谓环保,和一些利欲熏心的商家沆瀣一气,坑害消费者。这种现象可以从媒体公布的抽检不合格的名单中看出来,大多数是一些本地品牌,而一些有实力的大厂家则相对较少。有数据表明,在全国像这样一些区域性的涂料品牌,至少有超过4000个。笔者曾经在上海探访过一家小型涂料企业,全厂连老板在内只有10个人,就是这个小企业,却有涂料品牌20多个。<p> 3、 社会关注度提高。公众对涂料关注大多是从健康角度出发的。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消费者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不仅要求装修更时尚,而且还要求健康和环保。消费者的这种关注媒体是最容易捕捉的,为迎合消费者的关注,履行舆论监督的职责,媒体加大了包括各种家居材料的污染报道。从上表可以看出,很多地方的权威性日报和晚报都有报道,如《安徽日报》、《西安晚报》等,这些权威性媒体不仅将质监部门每次抽检结果公布,而且特别关注消费者在家居污染中受到伤害的事故,每次有这种负面的新闻,媒体都会大幅度报道。笔者曾经看到《长沙晚报》报道过一则一位女性业主因家居污染生下畸形婴儿的消息,后经专家的诊断,认为业主装修时用的不合格涂料是罪魁祸首,这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