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富商务通中文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蜀中造假案警示之一:成本领先战略已走入死胡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25 01:37: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1年的五月,爆发了震惊国人的假药案,在医药行业的飞行检查中,发现大型医药企业四川蜀中制药居然顶风作案,用苹果皮制造板蓝根,四川省药监局已收回了该企业中药GMP证书,并责令其中药车间停产整顿。<p>  针对苹果皮事件,行业外人事可能会认为那只是一个偶然事件,其实不然,行业内人事早已在各种场合公开呼吁,如果中国的基本药物招标制度不进行改革,仍然是价低者中标,将会有很多药厂不惜铤而走险,以超低价中标,然后以检查合格的“假药劣药”进行供货。而那些带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宁可放弃基药招标的巨大市场诱惑,也不愿违背个人良心,以假冲真,以次冲优,用他们的话说:“让价格再低一会儿!”,此话背后的意思就是药品价格最终回到正常,因为假药劣药是不可能长久的。<p>  蜀中制药的老板安好义被行业人事誉为“普药大王”,他曾有两句经典名言,一条是“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蜀中药业只做老百姓买得起的放心药!”,另外一条是“我可以保证,如果哪一家药厂的药价比我的低,百分之百肯定是假药!”。他后面这句话曾经让我猜出两重含义:第一,蜀中的成本领先战略已经做到了极致,不可能有比他们更便宜的真药;第二,蜀中采用的是劣质药材,生产的药品已经是劣药了,如果比他们的价格还低,那就不是真药,也不是劣药,只可能是假药。现在,我只能说我猜错了,他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应该是:我都是生产的假药,如果比我的药品价格还低,那只能是假药中的假药了,呵呵。<p>  基药招标的安徽模式曾经引起行业内的巨大震动,今年却被全国各地作为成功经验进行全面推广,可以说,全国各地的招标制度只是在安徽模式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良,双信封制貌似很好,先用技术标对参加投标的药厂进行技术评选,合格的才能够进入商务标评选,国家为了规范技术标的评选,还做了很多指标的细化,搞了个5大指标29项小指标,总分1000分,包括质量保障能力指标、基本药物供应能力指标、发展抗风险能力指标、创新能力指标、诚信和社会责任指标等等,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各个地方在基本药物招标的实际运作中,根本不可能执行,譬如在上海,笔者曾经听到一个招标办人员的心声:全国成千上万的药品要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进行技术标评选,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不可能去核实药厂所填报的技术指标的真实性,唯一真实的是参考周边省份的药品中标价格。<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拘留所|冠富商务通

GMT+8, 2025-5-24 02:41 , Processed in 0.144008 second(s), 22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HCMS Version 2.0

© 2008-05-14 guanfu.net.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