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海滔滔,人海茫茫,如何让消费者熟知并牢记你的品牌、品尝你的酒?<p> 酒香不怕巷子深,早已成为历史;<p> 现在的情况是,好酒也得善吆喝!<p> 酒的色、香、味、品,只有影视广告才能完整展现,理所当然,影视广告已成为酒类商品与消费者沟通的最主要手段。<p> “一杯孔府家万里”,让孔府家酒由几千万的销售额,迅速上升为3个亿,8个亿;<p> “幺妹,来杯古棉醇”,让古棉醇率先在华南消费者中建立起低度酒的品牌;<p> “中国人的福酒”,让1996年才成立的金六福,跃升行业三甲;<p> “一支好酒,来自天簌”,让香格里拉成为红酒新贵;<p> “有效沟通,印象干红”,初展身手的印象,写下了中国红酒全新的华章……<p> 但是,除了以这些产品为代表的少数优秀广告外,各位厂商、经销商、广告人,让我们与消费者一起扪心自问:中央台、凤凰卫视、地方台每年上千种酒类的影视广告,我们记住了几条?每年酒类数十亿的电视广告费给消费者留下了什么?给企业带回来了什么?<p> 片面强调精神享受,未曾突出品牌特色<p> 诚然,酒的实质,是一种精神消费品,但是不是精神享受一进入影视广告,便仅仅只能是啤酒的冰、爽,红酒的欧式享受、小资情调,白酒的醇香、醺然、醉于天地,或者洋酒的好运、富贵?<p> 没有品牌特征,自身特色的酒,迟早被消费者淘汰!<p> 为什么提起“干喉的酒”,一会知道是西凤;<p> 谈到“不上头”,明白这指二锅头;<p> 说起“竹叶青”,就会回忆起清郁的竹叶香…… <p> 这就是他们的品牌特征。<p> 孔府宴、秦池等的一朝火爆、逐渐消失,正是不注重科技投入、酒质没有自身特色的必然结果。<p> 好像挺有文化,但文化却与品牌内涵毫不相关<p> 从上产量、上广告、抓质量,到打文化牌,酒的营销已发展到第四个阶级。一时间,钻出了N个品牌,明明酒厂成立不到三、五年,就敢宣称有上百年历史,或费尽心机编出皇家御品的故事,再还可以扯出什么铁拐李醉八仙,反正要给这普通的酒披上一件金光闪闪的文化外衣,然后卖出一个高价来。<p> 但有没有人问过消费者,他们的文化牌,消费者们信任了多少?记住了多少?<p> 金六福,成功打造福文化;<p> 孔府家酒,“想家的感觉”与孔子提倡的“礼、义、孝”恰好融洽;<p> 云南红、香格里拉,浓郁的民族特色风情的广告,使之与别的红酒的广告风格区隔明显,易于记忆;<p> 水井坊、国窖1573,通过历史文化成功塑造老窖品牌,使全兴、泸州老窖顺利进入高端白酒市场……<p> 这些,都可说是较成功的文化酒牌,但更多的酒,在影视广告上却极为平庸,甚至部分名酒也是如此。<p> 长期占据高档白酒三甲的剑南春,曾推出一相当大气的影视广告:“感悟天下,品味人生”,画面上是中国赫赫有名的泰山、长江、长城,文案也写得巍巍浩荡:“高,巅而不傲。”、“势,激而不狂。”、“长,延而不封”。但我始终没明白这些内容与剑南春有什么必然联系,把标牌上的品名和包装拿掉,你会知道这是什么酒吗?<p> 这种没有品牌个性和竞争力的广告,拍来干吗?<p> 恰好在同期,却有两条很好的白酒广告(高炉家酒和宋河酒):<p> 高炉家酒<p> 旁白 画面<p> 1、在家的时候,老想着朋友; 一男子在家中与喝酒的朋友们通话<p> 2、和朋友们一起,又总是牵挂着家; 该男子与家中妻子手机通话,旁边朋友们正在喝酒;<p> 3、其实,朋友和家的距离,有时仅 男子打开家门,朋友们蜂拥入,<p> 仅是一杯酒; 该男子与朋友们在家中喝酒的场景;<p> 标版: 高炉家酒,感觉真好。<p> 酒,当然是与朋友们在一起时喝的机会多,但喝酒的人不能没有家庭责任感。相信这支广告,除了会给喝酒的人留下较深印象,还会得到半边天的推崇。<p> 而另一条宋河酒的广告,则是以漫画的形式、用“孔子在宋河向老子问道”的典故,用谐音来表现了一个“送何酒,宋河酒”的概念,品牌名和故事情节结合得很好,在表现形式上又用漫画形式表现古代生活场景,巧妙表明宋河酒的悠久历史,亦是一条不错的广告。<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