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富商务通中文社区

标题: 电信拿到移动牌照后的市场策略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chenrulai.com    时间: 2017-4-17 05:42
标题: 电信拿到移动牌照后的市场策略分析
  3G牌照发放日程越来越近,借助3G牌照的契机,中国电信行业也面临一次大的洗牌重组,在移动代替固化的黑暗中挣扎的电信,迫切期望着这黑暗之后的黎明,那么,电信拿到移动牌照之后,有何优势与劣势?它会采取怎样的市场策略呢?  <p>  一、电信市场环境分析 <p>  当今电信市场,从电信分离出去的移动发挥出巨大的能量,一口气吞下了中国移动市场的大半壁江山,而中国联通作为一个先天不足后天乏力的挑战者,根本无法与中国移动相抗衡,只是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争夺着蛋糕最后的一些小块。2006年中国移动占据了移动市场的68%份额,巨大利润来源的高端客户被其牢牢的留在网内。其他的运营商尤其是电信心痒难熬,苦于国家管制政策的约束,有力使不出来,眼睁睁的看着市场的蛋糕被移动一口口蚕食,最后只能打打政策的擦边球,拿出一个落后的技术伪装成无绳电话的模样出来偷吃着市场上无数的蛋糕碎末,但是比联通更加先天不足的它生存艰难,难以担当起抢占市场现金牛的角色。<p>  移动寡头优势明显,市场越来越回到过去,移动长大了也霸气了,其他运营商在其挤压下勉强喘息着。国家坐不住了,利用3G牌照的发放的契机,准备祭起重组的大旗,市场上流言四起,固话运营商仿佛看到的黎明前的第一线曙光。<p>  在这个即将硝烟四起的市场上,谁将是最后的得益者,政策的天平会偏向谁?也许股票市场上的涨涨跌跌更能反应出政策的利好倾向。<p>  在国外3G上马受制于庞大的建网成本,普遍亏损的情况下,中国电信在期待什么?也许她需要的只是一张可以明目张胆进行全业务经营的牌照。  <p>  二、SWOT分析<p>  S(优势)分析 <p>  1、庞大的企业品牌资源,号码百事通和商务领航签约客户达到百万之巨;<p>  2、强大丰富的信息资源;<p>  3、良好的政企关系资源;<p>  4、完备的大、商、公、客和社区渠道资源大量的客户及其服务资源;<p>  5、固话、PHS、宽带,CP/SP、终端等产业链合作资源;<p>  6、长期积累的运营管控经验;<p>  W(劣势)分析<p>  1、移动联通能力日益完善,电信的比较优势日益趋弱;<p>  2、电信缺少移动通讯运营的经验和管理技术人才;<p>  3、在通讯行业后进入市场的运营商往往由于用户群和互联互通的限制,难以开展业务;<p>  4、由于没有移动网络,电信只能自己建设网络或者购买其他运营商的网络,费用负担大,而且难以保证网络质量;<p>  O(机会)分析 <p>  1、移动业务新增用户空间较大,以低端县域农村为主;<p>  2、移动市场的客户流失率为30%,转网市场空间高于新增市场,并且以中端为主;<p>  3、移动市场半数以上的用户使用一个以上的号码,PHS用户中双枪用户比例也达到35-45%,移动通讯总消费值高;<p>  4、移动市场中端用户规模大,对业务的捆绑接受程度高;<p>  5、1000万高ARPU值的PHS用户提供进入移动市场的机会,PHS大部分是年轻用户和学生用户,成长价值高; <p>  T(威胁)分析<p>  1、中国移动会进一步释放双向收费和漫游费。在其他运营商不断下调资费的情况下,电信作为后进入者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p>  2、移动等运营商会采取非正当打击手段对电信业务发展进行限制,使电信的网络和政策得不到用户的理解;<p>  3、移动和联通开始涉足宽带领域,不久会形成无线和有线上网相结合的宽带组合拳,对电信的既有市场进行侵蚀,危及电信的后方阵营;  <p>  三、市场策略分析<p>  我们都知道现在移动占据的利润来源的高端用户,联通出现这么多年,一直都陷于低端客户的争夺中,就连技术领先的CDMA都陷入了低端的泥潭,那么对于移动固若金汤的市场,电信该何去何从?<p>  我们先来分析联通争夺高端市场失败的原因,第一,联通的网络质量不到位,覆盖没做好,导致高端客户对联通的定位不认同;第二,移动对联通的垄断挤压,采取一些非正当的竞争手段,比如提高移动用户网间信息的费用、人为降低联通用户拨打移动用户的接通率等等,打击联通用户,使用户感知差从而离网。<p>  这些情况迟早是要降临到电信的头上来的,所以电信在发展移动网络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p>  1、打好第一战,在开始就把网络覆盖做到位,第一印象直接影响着运营商在用户心中的定位。这也是为什么一个地方移动联通都没信号,联通用户怪联通网络不好,移动用户怪地方偏僻的原因。其实在一些地区,联通的网络覆盖和移动的是没有区别的,但是因为历史的问题,联通在用户的心目中还是信号差的形象。<p>  2、面对移动利用其庞大的用户群对电信的排挤,电信应该出台信息补贴政策,使网内用户发移动用户能够和网内互发同价,对移动提高其用户费用等非正当竞争行为,应该争取到国家政策的支持,打击垄断行为。<p>  3、不使用简单价格手段,避免陷入低价格泥潭,降低市场利率<p>  4、平衡增量和存量市场,防止出现相互蚕食的现象。<p>  5、打造新型的价值链,让经销商有利可图,使套机有利得风险。 <p>




欢迎光临 冠富商务通中文社区 (http://gu1vhwx.nat.ipyingshe.com/news/) Powered by Discuz!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