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富商务通中文社区

标题: 刘永好“断奶”,新希望成熟 [打印本页]

作者: 火烈鸟    时间: 2017-3-14 03:42
标题: 刘永好“断奶”,新希望成熟
  近悉,刘永好“断奶”了。新希望上市公司公告,剥离乳业,置入78亿元农牧资产,同时剥离的还有房地产资产。有人说,“刘永好‘断奶’了,新希望成熟了”。我对此赞同。<p>  做什么不做什么,凭什么?<p>  新希望进行乳业又剥离乳业的实践充分说明,做什么不做什么,成功与否,一看要进入行业的竞争度、成熟度,二看要新产业与老产业的相关度,就是说要能借上劲儿。显然,新希望进入乳业和搞房地产,不具备上述条件。即便是不差钱的新希望上市公司,也无法逃脱这个规律。<p>  2002年,新希望进入乳业之初的发展规划是:“收购→整合(品牌、资源)→联动→全国(市场)→前三甲”。而后的7年间,新希望凭借着资本优势,通过一系列并购,新希望乳业的规模虽然跃居全国前5,但是业绩始终令人失望。<p>  新希望乳业2006年-2009年净利润分别为-1525万元、-2827万元、-1822万元和425万元,今年上半年则亏损2001万元。<p>  2009年实现425万盈利、去年出现的增长,其功劳是“三聚氰胺”事件。今年后,伊利和蒙牛分别借助世博会和被中粮收购的契机,大肆推广品牌,强化市场,乳业的格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明确和稳固。<p>  新希望保守稳健的作风显然与中国From EMKT.com.cn乳业的狂飙格格不入,与整个中国乳业快速复苏的速度相比,总是跟不上点儿。“很难快速上位,上不了前三甲,就注定了被边缘化。”一位专业人士肯定地说。<p>  刘永好此时“断奶”是明智的。据最新市场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乳业前四强的市场份额已逾50%,而前10名的总体份额高达62.73%。这表明中国乳业已进入品牌时代,出现了经济学意义上的品牌集中现象,形成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p>  做长板,就是成熟<p>  从2009年新希望的年报显示,上市公司有50%以上的利润仍然来自于饲料,而饲料与猪肉产业链和禽类产业链的密切程度比乳业大得多。看来刘永好是彻底想明白了,资产重组,资源聚焦,优势加长,为“农牧业全产业链”提供资金保证,为上市公司提供业绩保证,实现良性互促和循环!<p>  优势更优,强者愈强,在企业内部同样显示着强大的力量。做长板,尤其是在不成熟的行业里保持定力,做大做强,是一种成熟。不看市场集中度,不管自己资源长短,抢做热门行业,是浮躁不成熟的表现。<p>  饲料产业、猪肉产业和禽类产业远比乳业产业集中度低,尤其是生猪产生、禽蛋生产,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国际投资大师罗杰斯早就说过:“中国最有投资价值的就是农副产品。”<p>  以猪肉产业为例,去年从丁磊养猪到从高盛公司斥资巨资在中国全资收购养猪场,再到德意志银行在华大规模布局养殖业,说明新锐资本非常看好最传统的生猪养殖市场。<p>  我国生猪产业从养殖方式和规模,到加工企的集中度,到产品品质,其产业链上的多个点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个产业、这个市场实在没有理由不珍惜。<p>  企业和企业家就是在反复与调整中成熟的,刘永好也不例外。




欢迎光临 冠富商务通中文社区 (http://gu1vhwx.nat.ipyingshe.com/news/) Powered by Discuz! 3.0